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通过自然景物和旅途细节的刻画,传递出孤独与渴望归家的情感。
前两句“月冷吟蛩草,湖平宿鹭沙”勾勒出秋夜清冷的画面:月光下蟋蟀在草丛鸣叫,湖水平静,白鹭栖息在沙洲上。这些景物既点明了季节(秋天),又营造出寂静孤独的氛围,暗示诗人独自在外的处境。
“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形成巧妙对比:游子漂泊在外,没有收到家书(锦字指书信),而想象中家乡的亲人此刻可能正守着灯花(灯芯结花,古人认为预示喜事)。这里用“无”和“有”的对比,更凸显出思乡的苦涩。
“踪迹随风叶,程途犯斗槎”用两个比喻形容漂泊:像落叶随风飘荡,像乘着小船冒险航行。“斗槎”借用张骞乘木筏到银河的典故,暗示旅途遥远艰难。这两句生动表现了游子身不由己、前途未卜的心境。
最后两句“君看枝上鹊,薄暮亦还家”最打动人心:你看那树枝上的喜鹊,天快黑时都知道回巢,而我却还不能回家。用鸟雀归巢反衬人有家难回,朴素的语言中包含着强烈的思归情绪。
全诗没有直接说“我想家”,而是通过蟋蟀、白鹭、落叶、灯花、喜鹊这些日常景物,层层递进地展现游子情怀。特别是结尾用喜鹊作对比,让读者自然体会到:连鸟儿都能按时回家,人却不得不漂泊,这种“人不如鸟”的感慨,比直接抒情更有感染力。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