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超脱自在的精神世界,充满禅意和哲理。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修行者的境界:门内是开阔自在的内心世界,门外是绵延不绝的山水风光。当修行者保持沉默时("一句未脱口"),整个世界都变得纯净冷峻("遍界是冰霜"),暗示真理无需多言。
中间四句用夸张手法突显修行者的力量:他的智慧光芒比月光更耀眼("寒光夺夜月"),连鬼神都敬畏。因为他保持着本心的纯净("本来清净性"),内心坦荡无私("胸中无留藏")。
最后四句用亲切的比喻表达修行者的生活态度:他把唐代著名的诗僧拾得、寒山当作兄弟,暗示自己与他们一样超然物外。明天就带着简单的行李("一锡兼一瓶")云游四方,表现出随性自在的生活状态。
全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对比,展现了一个内心纯净、精神自由的修行者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不需要太多身外之物,只要保持内心的清澈,就能在天地间自在行走。这种简单而深刻的生活智慧,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释如珙
释如珙(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子璞,号横川,俗姓林,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年十五从季父释正则祝发。预戒于本州广慈院。出学于外,初从石田薰于灵隐,继留从痴绝冲。又往太白投天目礼。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为临安府净慈寺首座,继领瑞安府雁荡山灵岩寺。八年,移住雁荡山能仁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移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二十六年卒。有本光编《横川如珙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名误为行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