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勇和尚赞

性燥衲僧,佒佯座主。
抹过村草步头,直下挨肩佛祖。
杨岐其师,白云其侣。
一鸣凤台,凌跨今古。

现代解析

这首《保宁勇和尚赞》用生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性格鲜明、不拘一格的得道高僧形象。

开篇"性燥衲僧"四字就很有意思,说这位和尚脾气急躁,打破了人们对僧人总是平和安静的刻板印象。"佒佯座主"更妙,形容他看似漫不经心地坐在讲经的位置上,这种反差感立刻让形象鲜活起来。

中间几句写他的修行方式很特别:走过村野草丛时突然开悟("抹过村草步头"),直接与佛祖比肩("直下挨肩佛祖")。这里用"挨肩"这个生活化动作,把玄妙的悟道境界说得特别接地气。

后四句交代他的师承:师父是杨岐派高僧,同门是白云禅师。最精彩的是结尾"一鸣凤台,凌跨今古",把他比作在凤凰台上长鸣的得道者,说他的境界超越了古今。这里用"鸣"字既指说法,又暗含"一鸣惊人"的意思,把高僧的非凡成就说得气势十足。

全诗妙在不用深奥佛理,而是通过性格描写、生活场景和夸张比喻,让一个暴躁又洒脱的得道和尚跃然纸上。就像在说:真正的修行人不必端着架子,率性而为照样能成佛作祖。这种打破常规的描写,反而让佛法显得更亲切真实。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