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观卿庶常四首 其四

石公山下约耕云,十亩桑麻许见分⑴。
我为退难归已老,可怜事事不如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徐观卿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现状的无奈。

前两句"石公山下约耕云,十亩桑麻许见分"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场景:在石公山下,和朋友约定一起耕种,分享十亩桑田。这里的"耕云"二字很有意境,既指耕种,又暗含与云为伴的闲适生活。

后两句"我为退难归已老,可怜事事不如君"则转向现实,表达了作者的遗憾:自己因为种种困难迟迟未能归隐,如今已经年老,事事都不如朋友过得如意。这里的"退难"可以理解为退休或归隐的困难,"归已老"则透露出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无法实现的遗憾。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对朋友的羡慕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岁月无情的感叹,是很多人都会有的共鸣。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