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苏宇霖阁部 其四

血碧苌弘出九原,全忠全孝竟难言。
千钟不逮高堂养,万死宁酬国士恩。
世运兴亡原有数,功名成败岂须论。
厓山祠屋长邻近,俎豆他年正气存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苏宇霖的官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全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兴亡的思考。

首联"血碧苌弘出九原,全忠全孝竟难言"用典故开篇:苌弘是周朝忠臣,死后血化为碧玉,这里比喻苏宇霖的忠贞。说他虽然像苌弘一样忠心耿耿,但"全忠全孝"的理想终究难以实现,暗示他在忠孝之间难以两全的处境。

颔联"千钟不逮高堂养,万死宁酬国士恩"具体写他的遗憾:即使有丰厚的俸禄(千钟),也没能好好奉养父母;即便愿意万死不辞,也难以报答国家的知遇之恩。这两句凸显了他忠孝难全的矛盾心理。

颈联"世运兴亡原有数,功名成败岂须论"将视角放大:国家的兴衰自有定数,个人的功名成败不必太过计较。这既是对苏宇霖的宽慰,也体现了作者看透世事的豁达。

尾联"厓山祠屋长邻近,俎豆他年正气存"以景作结:厓山是南宋最后抗元的地方,这里暗喻气节。说苏宇霖的精神将与厓山的忠烈祠庙长存,后人会永远纪念他的正气。用祭祀用品"俎豆"象征他会被后世永远缅怀。

全诗通过忠孝难全的个人悲剧,折射出朝代更替的大时代背景。作者没有停留在悲伤,而是以"正气长存"作结,赋予悲剧以崇高感。诗中既有对逝者的追思,也包含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