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梅花表达了对坚韧品格的赞美和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先否定"谢娥吹笛""羌笛落梅"这些传统咏梅典故(说这些传说都是空谈),再指出梅花的美其实是自然规律使然("东君"指春神,说春神对万物是公平的)。这实际是说梅花不需要神话传说加持,它的美本就源于自然生命力。
后两句是核心哲理:梅花哪怕生长在贫瘠环境("孤根"),只要根基扎实,终会迎来价值实现的一天。"调羹时"用典《尚书》中商王用梅子调味的故事,比喻梅花终会等来被重用的时机。这里把梅花拟人化,暗示人只要坚持操守、打好基础,终会迎来施展才华的机遇。
全诗亮点在于:把常见的咏梅题材写出了新意,不写风花雪月,而写梅的务实精神;用"调羹"这个生活化比喻,把崇高理想和日常生活巧妙结合;传递出"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的积极人生观。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