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蔡鸾

十年为别赋沧洲,每对燕云忆旧游。
今日分岐犹似昔,青春双鬓已成秋。
学农吾逐长沮往,隐市谁知季主忧。
别后相闻凭塞雁,岂堪重上望京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与好友蔡鸾分别十年的感慨,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情。

前两句说:十年前我们分别时,我曾为你写过送别诗("赋沧洲"),这些年每当看到北方的云("燕云"),就会想起我们曾经的游历。这里用"燕云"这个具体意象,让思念变得可视化。

中间四句是今昔对比:今天再次分别,场景和当年一样,但我们的黑发("青春双鬓")已经变白("成秋")。诗人说自己要像古代隐士长沮那样去务农,而蔡鸾则像算命先生季主一样隐于市井,但没人理解他们心中的忧愁。这里用两个历史人物作比,既说明各自的隐居选择,又暗示怀才不遇的苦闷。

最后两句说别后只能靠鸿雁传书,诗人再也不想回望京城。这个结尾很妙,"望京楼"本是古人思念京城的地方,但诗人说"岂堪重上",既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又暗含对友情的珍视——比起功名利禄,更在乎这份情谊。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朋友聊天一样自然。通过"云雁"等日常景物、"黑发变白"等生活细节,把十年沧桑、人生选择、仕途失意都融入一次送别中,让人感受到中年人历经世事后,对友情那份沉淀后的珍重。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