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景文见寄

淮上东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
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烈士家风安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
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刘景文的回信,充满了文人间的幽默调侃和人生感慨。

开头用"双鲤鱼"比喻书信(古代信函常做成鱼形),说朋友的诗信像两条鱼一样从淮河游来,巧妙地穿越江湖送到自己手中。这里用鱼儿游水的画面感,把枯燥的寄信过程写得生动有趣。

中间四句是苏轼对朋友的评价:先夸朋友的字迹清瘦如松枝("松瘦"),又想象他写信时捋着胡须的孤傲模样("鹤孤")。接着开玩笑说:你一个将门之后("烈士家风")怎么还保留着书生的酸腐气?这种调侃恰恰说明他们关系亲密。

最后四句转入人生感慨:劝朋友别像老马("老骥")总想着驰骋千里,年纪大了就该少喝点酒,免得喝醉后想吟诗却发现没有吐痰的壶("缺唾壶")。这里用缺唾壶的窘态,幽默地表达"人到晚年要量力而行"的哲理。

全诗妙在把日常书信往来写得妙趣横生,既有"双鲤鱼""松瘦鹤孤"这样鲜活的比喻,又有"老骥""唾壶"这种接地气的自嘲,在玩笑中藏着对年华老去的坦然,展现了苏轼特有的豁达与幽默。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