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金橘与徐钓舟

竹笼盛来露未乾,试尝数颗已无酸。
味同楚水赤萍实,色比韩郎金弹丸。
委地儿童难识价,经霜桃李不同盘。
缄题寄去非无意,相约交情到岁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送给朋友徐钓舟一筐金橘,并借此表达两人深厚友谊的故事。全诗用生活化的语言,把送橘子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同时暗含深意。

前四句写金橘的鲜美:竹笼里刚摘下的金橘还带着露水,尝几颗发现已经不酸了。它的味道像楚地水中的红萍实(一种美味水果),颜色像韩郎的金弹丸(可能是比喻金橘圆润金黄)。这里用两个典故来形容金橘的美味和珍贵,但不说教,而是让读者通过比喻感受到金橘的好。

中间两句突然转折:这么好的橘子掉在地上,小孩子都不认识它的价值(暗示普通人不懂珍惜);而经过霜打的桃李(比喻寻常水果),根本不配和金橘放在同一个盘子里。这里其实是在说:世人不懂我们友谊的珍贵,那些普通的交情根本不能和我们相比。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我特意写诗寄橘子给你,是想和你约定,我们的友谊要像松柏一样经得起岁寒(比喻艰难时刻的考验)。这里没有直接说"我们的友谊很伟大",而是用"相约到岁寒"这样具体的约定,让感情显得更真挚。

全诗妙在:
1. 用送橘子这样日常小事,写出深刻的友情
2. 比喻都很形象(露水、金弹丸、霜打桃李),让人一看就懂
3. 最后落脚到"共度艰难"的约定,比直接夸友情更有力量
4. 明明在说珍贵的情谊,却通篇都在聊橘子,含蓄又风雅

就像现在朋友间送礼物附张小卡片,但古人写得特别有文采,把"礼轻情意重"这个道理,用诗意的语言说得既含蓄又动人。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