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内翰廷祥书括而成诗呈胡希仁提学
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
眇哉一勺水,积累成大川。
亦有非积累,源泉自涓涓。
至无有至动,至近至神焉。
发用兹不穷,缄藏极渊泉。
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
学患不用心,用心滋牵缠。
本虚形乃实,立本贵自然。
戒慎与恐惧,斯言未云偏。
后儒不省事,差失毫釐间。
寄语了心人,素琴本无弦。
眇哉一勺水,积累成大川。
亦有非积累,源泉自涓涓。
至无有至动,至近至神焉。
发用兹不穷,缄藏极渊泉。
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
学患不用心,用心滋牵缠。
本虚形乃实,立本贵自然。
戒慎与恐惧,斯言未云偏。
后儒不省事,差失毫釐间。
寄语了心人,素琴本无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学习的真谛和做学问的态度,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真正的学问不在死读书,而在领悟本质、回归本心。
1. 关于学习内容:
- 开头用酿酒比喻,指出古人留下的书籍只是"酒糟",真正精华需要自己提炼。就像一勺水积累成大河,但真正的智慧像泉水一样是自然涌现的。
- 批评死读书的人:我能掌握关键("握其机"),何必死啃故纸堆?点明学习贵在领悟精髓而非堆砌知识。
2. 关于学习方法:
- 强调用心学习,但提醒过度钻研反而会被知识束缚("用心滋牵缠")。
- 用"虚与实"的比喻:内心保持空明(虚),知识才能扎实(实)。就像弹无弦琴,重点不在琴弦而在弹琴人的心境。
3. 关于治学态度:
- 借用《中庸》的"戒慎恐惧",说明做学问要心怀敬畏,但不必战战兢兢。批评后世学者把简单道理复杂化,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最后用陶渊明"无弦琴"的典故,点明最高境界是超越形式、直指本心。
全诗像一位智慧长者谈心:读书要像品酒取精华,思考要如泉水自然流淌,做学问要保持初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本贵自然"的从容——真正的智慧不在书堆里,而在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对待知识的态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