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济川二首 其二

父老沾襟讼不平,千岩鬼哭乱泉声。
乌鸢误饱忠义肉,点检战功谁眼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后的悲惨画面,充满了对不公的愤怒和对忠义的哀悼。

开头两句"父老沾襟讼不平,千岩鬼哭乱泉声"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老人们泪湿衣襟,为不公正的待遇而控诉;山间仿佛回荡着冤魂的哭声,与泉水声混杂在一起。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把自然景物都拟人化了,连岩石泉水都在为逝去的生命哀鸣。

后两句"乌鸢误饱忠义肉,点检战功谁眼明"更加沉痛。乌鸦和老鹰(乌鸢)误食了忠义之士的尸体,暗指这些战士白白牺牲。最后一句质问:在论功行赏时,有谁能真正看清谁该得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愤慨。

全诗用强烈的画面感和悲愤的语气,控诉了战争带来的灾难,讽刺了统治者赏罚不明的昏庸。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为无名英雄鸣不平的正义感,以及用自然景物烘托悲情的艺术手法,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不公的愤怒。

李若水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