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独坐

赤日堕西岭,万窍生夕阴。
鲜月发华滋,流云倏销沉。
揽衣中庭下,孤坐忘夜深。
蝼蝈恣乱聒,蚯蚓亦长吟。
凉飔西南来,泠然度中林。
沉抱方迫塞,少焉沃烦心。
高诵停云篇,缅怀慰知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夏夜独坐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从烦躁到平静的心路历程。

前四句写日落月升的景色:太阳落山后,各种洞穴开始生出阴影,初升的月亮皎洁明亮,流动的云彩很快消散。这里用"鲜月"形容月亮特别清新明亮,"流云倏销沉"则写出云彩快速流动消失的动态美。

中间六句写独坐庭院的情景:诗人披衣坐在院子里,忘记时间流逝。蝼蛄和蚯蚓的鸣叫此起彼伏,西南吹来的凉风穿过树林。这里"恣乱聒"和"长吟"形成对比,既写出夏夜虫鸣的热闹,又暗示诗人内心的烦躁。凉风的到来为后文情绪转变埋下伏笔。

最后四句写心境变化:原本沉重的心情被凉风吹散,诗人高声朗诵陶渊明的《停云》诗,通过怀念知音来抚慰自己。这里"沃烦心"用得很妙,像给干渴的心田浇水一样,写出烦躁被抚平的感觉。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先如实描写了夏夜的闷热和虫鸣带来的烦躁,再通过感受凉风、朗诵诗歌,最终达到内心的平静。这种从烦躁到释然的过程,配上生动的自然描写,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夏夜独处的特殊体验。特别是最后通过怀想知音来排解孤独,既风雅又充满人情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