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钟氏深秀楼

空同之顶穹云生,吹著宝石最上层。
俨骖太白跨坤立,雄雄空半危青撑。
高人飞楼浮缥纱,满眼清寒生窈窕。
苍烟白鸟出没间,几莟芙蓉秋汉晓。
黄尘如雾交四陲,乃独脱此一揽奇。
天风午夜啸歌歇,教人暗取寒竽吹。
一吹吹作终南皱,濯濯春阳染曾透。
再吹吹作琅邪图,郁郁林壑描新就。
何当祗著大口吞,清晨燕以先生盘。
次第高舂出海门,坐我茅屋东偏看(同上书页三三五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深秀楼)及其周围的壮丽景色,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豪迈的气概。

第一部分:楼阁的雄伟气势
开头用夸张的手法写楼高得几乎碰到天穹,云彩在楼顶飘荡,仿佛宝石镶嵌其上。诗人想象自己驾着神话中太白金星的马车,凌空而立,俯瞰大地,楼阁像半空中撑起的青色巨柱,气势非凡。

第二部分:缥缈的仙境感
高人(楼的主人或隐士)住在云雾缭绕的飞楼上,四周清冷幽静,苍烟白鸟时隐时现,宛如仙境。秋日的芙蓉花在晨曦中绽放,更添清雅。

第三部分:超脱尘世的境界
尽管人间黄尘滚滚(象征世俗纷扰),但这座楼却像独立于尘世之外,让人能独享奇景。午夜天风呼啸,诗人忍不住吹起寒竹笛,笛声仿佛有魔力,能改变自然景观。

第四部分:笛声的奇幻效果
诗人用笛声“画”出两幅图景:
1. 终南山:笛声一吹,终南山仿佛被春阳染透,山色明媚;
2. 琅邪山:笛声再吹,又变出郁郁葱葱的森林山谷,宛如新绘的画卷。

结尾:豪放的浪漫想象
诗人突发奇想,说要“大口吞下”这些美景,像吃早餐一样痛快。最后,他坐在茅屋东边,静静欣赏朝阳从海上升起,将整座楼和山川染成金色。

诗歌精髓
- 壮美与奇幻:通过夸张的比喻(楼高接天、笛声改山河)展现磅礴气势。
- 超脱世俗:楼阁象征远离纷扰的精神净土,笛声代表艺术创造力。
- 自由豪迈:诗人用“吞景”“驾风”等动作,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烈向往。

全诗语言奔放,画面感极强,让人仿佛置身云端,感受天地之大与心灵之自由。

张埴

张埴,字养直,号泸滨,吉水(今属江西)人。早游湖湘间,有诗名。理宗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赵葵为江东西安抚使,欲荐之,力辞不就。著有《情性集》,已佚。清光绪《吉水县志》卷三七有传。张埴诗,据《永乐大典》、《诗渊》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