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同袁景从李凝伯二中舍集刘观察仲修园中得公字
槐阴堂下快雄风,艾叶蒲花映酒红。
歌妓独能娱谢傅,坐宾谁最似申公。
内家萧鼓喧阒里,太液楼船想像中⑴。
闻道至尊深望雨,片云时复过帘栊(时有诏祈雨。)。
歌妓独能娱谢傅,坐宾谁最似申公。
内家萧鼓喧阒里,太液楼船想像中⑴。
闻道至尊深望雨,片云时复过帘栊(时有诏祈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刘观察家花园里举办的端午节聚会,充满了节日氛围和文人雅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节日场景生动
开篇就用"槐树阴凉"和"艾草蒲花"点明端午时节,酒宴上酒杯映着红色,画面感很强。诗人用"雄风"形容聚会的豪迈气氛,让人仿佛感受到当时的热闹。
2. 巧妙用典
诗中提到"谢傅"(东晋名臣谢安)和"申公"(汉代大儒),不是简单炫耀学问,而是用历史名人来调侃现场:歌妓像当年取悦谢安一样助兴,但坐中宾客却找不到像申公那样的大学者。这种幽默对比展现了文人聚会的随性。
3. 虚实结合
"太液楼船"的联想(汉代皇宫的湖上船宴)把普通花园聚会想象成皇家盛宴,突然又用"听说皇帝正求雨"拉回现实。这种跳跃写法既显风趣,又暗含对民生的关注——贵族在享乐时,皇帝却在为民祈雨。
4. 结尾余韵
最后那片飘过窗帘的云朵堪称神来之笔,既呼应求雨的时事,又给热闹的宴会增添了一丝清凉的意境,让整首诗在喧嚣中留下悠远的回味。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短视频:先给几个特写镜头(槐荫、艾草、酒杯),再拍宾客笑闹的场面,突然插播皇宫求雨的新闻快报,最后镜头定格在窗外飘过的云朵。这种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的写法,展现了古代文人聚会的雅致与时代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