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侯伯韬招集淮舫
秦淮歌吹剧销沈(新春歌宴顿减,为往岁所无。),来听波喧水鸟吟。
雨岸画楼摇鬓影,数行官柳长春阴。
渡江击楫英雄尽,拄笏看云峦岫深。
遮莫离筵起孤雁,时危地小为沾襟(时俞三寿臣即还长沙筹军备。)。
雨岸画楼摇鬓影,数行官柳长春阴。
渡江击楫英雄尽,拄笏看云峦岫深。
遮莫离筵起孤雁,时危地小为沾襟(时俞三寿臣即还长沙筹军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秦淮河畔一场聚会的情景,但字里行间透露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开头写秦淮河往日的歌舞繁华已经消退("剧销沉"),现在只能听到水鸟的鸣叫声。这里用今昔对比,暗示时局动荡带来的变化。
三四句写景:雨中两岸的华丽楼阁倒映在水面,柳树成荫。看似闲适的画面,其实为下文做铺垫。
五六句突然转折:渡江报国的英雄都已不在(用祖逖击楫中流的典故),只能像古人王徽之那样拄着笏板看云消愁。这里透露出对国事无能为力的苦闷。
最后两句点明这是一场送别宴:友人俞三寿臣要回长沙筹备军务,时局危急而个人力量有限,不禁让人泪湿衣襟。整首诗在风雅的聚会描写中,蕴含着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展现了文人面对乱世时既想超脱又不得不牵挂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