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 其五

寻常爱长松,此地多于草。
花多不胜饭,山僧同叶扫。
石门隐化迹,异树分层绕。
滑碧青珊瑚,垂条覆瑶沼。
摘瓣娑罗开,嚼枝杨柳袅。
无忧与春浮,杂植等葵蓼。
天女时时来,飞凫如凤小。
手把曼陀华,却笑苍髯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梦境山水世界,语言清新自然,充满想象力。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自然与禅意的结合
诗人用"长松多于草""山僧扫落叶"这样简单的画面,勾勒出鸡足山(佛教名山)幽静的环境。松树象征高洁,僧人扫叶的动作透着禅意,让人感受到超脱尘世的宁静。

2. 奇幻的植物世界
诗中出现了许多奇特的植物描写:像青珊瑚一样滑溜的树枝、垂挂覆盖瑶池的藤蔓、可以摘花瓣的娑罗树(佛教圣树)、能嚼着玩的杨柳枝。这些描写打破了现实植物的限制,营造出梦境特有的奇幻感。

3. 活泼的神话元素
"天女时时光临""飞鸟像小凤凰"的描写,为诗歌增添了神话色彩。天女手持曼陀罗花(佛教中的天界之花)笑话"长着白胡子的老人",这个画面既幽默又充满仙气,展现了梦境的天真烂漫。

4. 自由的生命状态
"无忧与春浮"(像春天一样自由漂浮)、"杂植等葵蓼"(各种植物自然生长)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向往无拘无束、万物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绘制的一幅梦幻山水长卷,把佛教圣地的庄严与梦境的轻盈完美结合。诗人通过夸张的想象(比如能吃的花、会笑的仙女),让寻常的登山经历变成了充满童趣的神仙游记,读来既宁静祥和又生动有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