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家佥事提学云南

司命开南诏,除书下建章。
经传宣圣里,名冠郑公乡。
久列螭头仗,曾含鸡舌香。
缥箱疑武库,珠斗见文昌。
比士昆池外,衡文洱泽傍。
猓间垂甫掖,瘴里判干将。
八代唐文重,诸生段氏良。
国书传杜佑,家学本毛苌。
东壁舒光远,南溟得路长。
雁行回复处,相忆在澜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写给一位姓佥的官员的送别诗。这位官员被派往云南担任提学(主管教育的官职),诗人用典雅的文字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祝福。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前四句)写任命下达:朝廷的任命文书从建章宫发出,派这位德才兼备的官员去云南主管教育。"司命"比喻他掌握教育大权,"郑公乡"用东汉大儒郑玄的典故,赞美他的学问。

2. 中间("久列螭头仗"到"瘴里判干将")用一系列典故描写官员的才干:他曾在朝廷担任要职(螭头仗指皇宫仪仗),口含鸡舌香(汉代尚书郎的礼仪),学识渊博如武库藏兵,文采斐然似文昌星照耀。虽然云南地处偏远(昆池、洱泽代指云南),环境恶劣(提到瘴气),但他定能胜任。

3. 结尾(后八句)写对云南文教的期待:希望他能像唐代杜佑整理典章那样振兴当地文化,像汉代毛苌传经那样传播儒学。"东壁"(藏书处)、"南溟"(南海,指云南)的对比,暗示他将把中原文化传播到边疆。最后以"相忆在澜沧"作结,表达虽相隔千里仍会思念的情谊。

诗中运用大量历史典故(郑玄、杜佑、毛苌等)和比喻(武库、文昌星等),既展现官员的学识修养,也体现云南与中原的文化联系。虽然涉及边疆任职的艰辛,但整体基调积极向上,充满对文化传播的信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