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晚餐示子遹
家贫短衣不掩骭,空庖凄凄灶不爨。
老翁八十忍饥熟,兀坐空堂日常旰。
今年闰馀九月寒,那敢遽议南山炭。
艰难幸复致一餐,餔歠灯前百忧散。
遹子挟册于于来,时与乃翁相论难。
但令歆向竟同归,门前籍湜何忧畔。
老翁八十忍饥熟,兀坐空堂日常旰。
今年闰馀九月寒,那敢遽议南山炭。
艰难幸复致一餐,餔歠灯前百忧散。
遹子挟册于于来,时与乃翁相论难。
但令歆向竟同归,门前籍湜何忧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写给儿子的一首生活小诗,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贫寒中温暖的父子时光。
开头四句像镜头一样扫过破旧的家:衣服短得遮不住小腿,厨房空荡荡没有炊烟,八十岁的老父亲饿着肚子,独自在昏暗的屋里坐到天黑。这里用"忍饥熟"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不是没吃过饭,而是已经习惯挨饿了。
中间四句交代背景:闰九月特别冷,连取暖的炭火都舍不得买。但庆幸还能凑出一顿饭,在灯下喝热汤时,所有烦恼都暂时消散了。这里"餔歠"(喝汤)这个动作,把穷日子里的知足感写得特别生动。
最后四句是诗眼:儿子抱着书晃悠悠走来,和父亲讨论学问。只要你能像刘歆、刘向父子那样传承学问,就算门外的学生像韩愈弟子那样闹腾(暗指外界纷扰)也不必在意。这里用两位汉代著名学者父子的典故,既表达对儿子的期许,又透着温馨的幽默感。
全诗妙在把清贫写得毫不凄苦:漏风的屋子、单薄的衣衫、简单的饭食,都成了父子论学的背景板。老人饿着肚子却为学问精神饱满,这种反差正是陆游式的硬朗——物质可以匮乏,精神必须富足。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