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洪氏兄弟读书黄山白龙潭

松松倒悬数干尺,身似藤萝缠怪石。
有时怒随雷雨飞,三十六峰腹尽坼。
洪生兄弟性爱松,读书各据一芙蓉。
黄山本是白云海,松树大小皆神龙。
罗浮七星(松名)作道士,邀予每道神仙事。
繇来变化本无情,性尽自然天命至。
汝师汪子在天都,曾见轩辕得道无。
莫浴汤泉生羽翼,且将石笋作摴蒲。
言兵实自轩辕始,八卦神机连甲子。
峰峰布列是阵图,白云出没为旗帜。
阴符不用更钩深,象数之中总可寻。
读易自应知战法,裁诗且复遣愁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奇松的壮美景象,同时借松树喻人,讲述洪氏兄弟读书修行的故事,最后升华到道家哲学和军事智慧的思考。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黄山松树的奇幻景象(前八句)
用夸张手法写松树倒悬在悬崖上,像藤蔓缠绕怪石。雷雨时松树仿佛会飞起来,把三十六座山峰都震裂。这里把静态的松树写得充满动感,展现黄山的神奇。洪氏兄弟就像这些松树一样,各自在芙蓉峰(黄山一峰名)读书修行,黄山云海中的松树都被比作神龙,暗示兄弟二人非同寻常。

2. 修道求仙的寓言(中间八句)
通过罗浮七星松化作道士的想象,引出修仙话题。用"汪子"(可能指汪华,黄山传说中的仙人)和黄帝(轩辕)的典故,劝诫不要急于求仙("莫浴汤泉生羽翼"),而应该脚踏实地("且将石笋作摴蒲",摴蒲是古代游戏,意指在自然中修身养性)。

3. 军事智慧的哲理(最后八句)
突然转到黄帝始创兵法的话题,把黄山群峰比作军事阵图,白云比作战旗。提出《易经》的阴阳变化原理已经包含军事智慧("阴符不用更钩深"),读《易经》既能学兵法又能排解忧愁,把读书、修道和用兵之道融为一体。

全诗特色:
- 想象力丰富,把松树、山峰都写活了
- 从写景自然过渡到说理,层次分明
- 最后把读书、修道和军事智慧联系起来,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 语言豪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核心思想:通过黄山奇景和洪氏兄弟的故事,表达"道法自然"的哲理——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学习兵法,都要顺应自然规律,在寻常事物中领悟大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