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酷暑天去寺庙祈雨的经历,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祈雨应验后的喜悦。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三个层次:
1. 虔诚祈愿(前四句):
诗人不惧酷暑("暑汗透冠裳")也要去寺庙祭拜,只为缓解干旱("亢阳")。他说自己"与佛有缘"、"于心无愧",既表明诚心,又暗含自己为官清正的底气。烧香时不是走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爇心香")。
2. 甘霖普降(五六句):
祈愿很快见效,大雨("霶霈")滋润了千里农田,稻谷丰收让百姓欢欣。这两句画面感很强,仿佛能看到干旱的大地重获生机的场景。
3. 感恩记录(末两句):
作为地方官("老吏"),诗人说自己两年来深受雨露恩泽,特意在僧房写下这首诗记录。最后一句显得很生活化,像是随手在庙里找了个地方写下感慨。
全诗亮点在于:
- 用"透冠裳"的细节表现祈雨心切
- "饱稻粱"这样接地气的词汇描绘丰收
- 不刻意说教,通过自身经历展现官员责任
- 结尾的"借笔记僧房"显得真实自然
诗人没有刻意炫耀文采,而是用质朴的语言记录了一件民生小事,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一个好官看到百姓丰收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