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璞墩》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土山,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它的壮美和价值,同时寄托了作者对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
前两句写景:土山像插进天空一样陡峭,山顶被云雾笼罩,仿佛有彩虹的气息萦绕。这里用夸张手法突出山的高峻,又用"虹气"增添神秘色彩。
中间四句用典故赞美这座山的价值:
- "楚人泣"借用和氏璧的典故,说这山虽然外表朴素(像未雕琢的璞玉),但内在价值连城,不会像楚人卞和那样因被低估而哭泣。
- "大舜弦"用舜帝弹琴治天下的典故,暗示这座山蕴含着高雅的气质。
- "飞屑润"形容山风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采苞鲜"写山上草木新鲜茂盛,展现山的勃勃生机。
最后两句展望未来:希望这座山将来能像祭祀用的贵重礼器(瑚琏)一样,见证天下太平,让各国人民都沐浴在祥和之风中。这里把自然景观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升华了主题。
全诗巧妙地将写景、用典和抒情结合,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赋予其文化内涵,最后落脚于对太平盛世的期盼,层次丰富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