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寺

虚窗残烛明,欹枕旅怀清。
永夜起松籁,蒲山疑雨声。
吟余闲景象,道胜小荣名。
钟罢星河曙,悠悠回旆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栖霞寺过夜的宁静体验,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传递出超脱世俗的心境。

开篇"虚窗残烛明"像一幅动态画面:摇曳的烛光透过空荡的窗框,旅人斜靠枕头,思绪澄澈。这里用"虚窗"暗示寺庙的空灵,"残烛"点出夜深时分。

中间四句是全文精华。诗人听到两种声音:先是松林间的自然声响("松籁"),接着把蒲山的风声误作雨声。这种听觉的错觉生动展现了夜的静谧,也说明诗人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中。"吟余闲景象"两句是感悟:写诗时观察闲适景致,悟道后看淡虚名,体现了禅意。

结尾处钟声与星河形成时空交响,晨光中缓缓离开的旌旗("旆旌"),既写实又象征心灵旅程的延续。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深夜烛光到黎明曙光,从听觉错觉到心灵顿悟,最终回归尘世却带着新的感悟。诗人用最平凡的元素——烛光、风声、钟鸣,构建出一个让人忘却烦忧的精神世界。

王随

(973—1039)河南人,字子正。真宗咸平间进士。累擢知制诰,以不善制辞,出知应天府,改扬州。未几,权知开封府。后历知杭州、河南府,所至有惠政。仁宗明道二年,拜参知政事。景祐二年,知枢密院事,寻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以无所建树,及与同僚屡起忿争,为韩琦弹劾,罢相,出判河阳。卒谥文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