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梁父吟

朝趋梁父岑,暮投梁父麓。
左肩抱长欃,右手牵黄犊。
禾生亘原隰,生计自为足。
罢耕还读书,何必事精熟。
茫茫万古坟,苞括纳心曲。
琅山蔼空青,淄水涨寒绿。
嗟我七尺躯,披云卧幽独。
抱膝一长吟,清响振空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简单自在人生的向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是生动的劳动场景:清晨登上梁父山,傍晚回到山脚。左手抱着长柄农具,右手牵着黄牛。庄稼长满田野,自给自足的生活很满足。这里用"抱长欃""牵黄犊"的具体动作,让读者仿佛看见农人劳作的画面。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展现精神世界:干完农活就读书,不追求死记硬背。面对无数古人的坟墓,内心却装着广阔天地。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淄水泛着寒光。这里"茫茫万古坟"与"苞括纳心曲"形成对比,说明物质生活简单但精神世界丰富。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抒发人生感悟:感叹七尺男儿身,独自在云雾中隐居。抱膝长吟时,清亮的声音在山谷回荡。最后两句特别有画面感,一个孤独却自得其乐的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妙在把平凡的农耕生活写得充满诗意,通过"朝趋暮投"的日常、"抱膝长吟"的特写,展现了一种不慕荣华、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诗中青山绿水与劳作读书相映成趣,说明真正的富足不在于物质多寡,而在于心灵的充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