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和中秋对月睿制

天高秋正中,颢气澄太虚。
素娥散清彩,皎皎临寰区。
惟时明哲王,恭默万虑无。
异香浮宝鸭,净影印玉除。
心远景由寂,神清情自娱。
至化基二南,令誉腾九衢。
德尊意弥下,出入从师虞。
圣道本宏远,尧舜犹病诸。
愿言思太康,益进无逸图。

现代解析

这首《敬和中秋对月睿制》是一首赞美明君的中秋颂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中秋美景的铺陈
开篇用"天高气爽的仲秋""月光洒满人间"等画面,营造出澄澈空明的中秋夜景。这里的"素娥"指月亮,"宝鸭"是香炉的雅称,诗人通过月光、香气、宫殿倒影等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明君形象的塑造
中间部分刻画了一位贤明君主的形象:他心思澄明("万虑无"),在月下静思;他治理国家使百姓安乐("至化二南"指周文王的教化),却依然谦逊("德尊意弥下");他效法古代圣王("师虞"指学习舜帝),深知治国不易("尧舜犹病诸"用尧舜也有为难之事作比)。

3. 委婉的劝谏之意
结尾"愿言思太康,益进无逸图"是点睛之笔,借用周朝太康失国的典故,提醒君主在盛世也要保持警惕,继续勤政。这种劝诫藏在赞美之中,体现了古代臣子"温柔敦厚"的进言智慧。

全诗将中秋月色与政治理想巧妙结合,既有"月光如水"的视觉美,又包含"月下省身"的哲理。诗人用明月比喻明君德行,用清辉象征政治清明,最终落脚于"居安思危"的治国智慧,展现出中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