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五首 其二十

出水何如未出水,莲花荷叶有来由。
定光金地遥招手,智者江陵暗点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意象探讨了"表象与本质"的哲理,充满禅意却不说教。

前两句"莲花出水与否"的对比,就像在问:一朵花是浮在水面时美,还是藏在水中时更真?诗人暗示我们常被表面现象迷惑,却忘了万物都有其根源("来由")。就像看莲花不能只看水面部分,还要想到水下的藕节。

后两句用两位佛教人物(定光佛和智者大师)的"招手""点头"动作,形象地表达真理的传递方式——智慧往往不在喧闹处,而在静默的默契中。就像熟人之间一个眼神就能会意,真正的领悟也不需要大声宣扬。

全诗妙在用"莲花出水和未出水"这个日常景象,把深奥的禅理讲得生动可感。它提醒我们:看待事物要超越表象,真正的智慧往往在细微处显现,就像水底莲藕默默滋养着水面荷花。

释崇岳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於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於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於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