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元旦雪

岁除梅蕊破,夜半雪花翻。
物色流年换,生涯旧俗存。
风云含万象,灯火闭千门。
马迹春城蚤,钟声朔塞昏。
自须迷玉勒,难可辨金根。
润点铜龙漏,光添白兽尊。
占农杂忧喜,望日别寒暄。
柏酒传官舍,椒盘忆故园。
归田学耕稼,入社宴鸡豚。
领取丰年瑞,林庐老一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旦雪景,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雪景与时光(前八句)
开篇用"梅蕊破""雪花翻"的动静结合,展现冬春交替的景象。"物色流年换"点明时间流逝,但"旧俗存"又暗示传统依然延续。随后通过"风云""灯火""马迹""钟声"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城郊雪景图,既有宏大的自然气象,也有人间烟火气。

2. 生活细节(中间六句)
"玉勒""金根"等贵族用具在雪中模糊难辨,而"铜龙漏""白兽尊"这些日常器物却因雪更显光泽。通过对比展现雪对不同阶层生活的影响。"占农""望日"两句体现农民对雪的复杂心情——既期待瑞雪兆丰年,又担忧严寒伤农。

3. 思乡与愿景(后六句)
诗人喝着应节的柏叶酒,却因"椒盘"想起故乡年俗。最后四句直抒胸臆:渴望归田务农,与村民共享丰收喜悦,在简单朴实的乡村生活中安度晚年。雪在这里既是眼前实景,也象征着对丰年的期盼。

全诗妙在:
- 用"梅破""雪翻"等动词让静景生动
- 通过"铜龙漏""白兽尊"等具体物件展现生活质感
- 将个人感怀(思乡)与群体观察(农民忧喜)自然结合
- 结尾"老一村"的愿景,让雪景描写升华为对质朴生活的向往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情感从雪中器具、农人神态、节日风俗中自然流露,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