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步东坡韵作于黄州赤壁(2001年中秋)
楚天空渺,细看取、天际乘风人物。
造化多情,凭谁赐、今古黄州赤壁。
横槊阿瞒,纶巾诸葛,年少周郎雪。
扁舟苏子,孤鸿未许英杰。
长忆副使疏狂,香山粗似,怅浩歌轻发。
倦客天涯身似寄,世事沧桑明灭。
且任红巾,清歌按酒,怜我萧萧发。
笑谈荣辱,千秋共看的月。
造化多情,凭谁赐、今古黄州赤壁。
横槊阿瞒,纶巾诸葛,年少周郎雪。
扁舟苏子,孤鸿未许英杰。
长忆副使疏狂,香山粗似,怅浩歌轻发。
倦客天涯身似寄,世事沧桑明灭。
且任红巾,清歌按酒,怜我萧萧发。
笑谈荣辱,千秋共看的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站在黄州赤壁(苏轼写《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地方)的有感而发,借古抒怀,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自己的人生感悟。
上片(前半部分)从赤壁的壮阔景色切入,用"楚天空渺"营造宏大背景,带出曹操(阿瞒)、诸葛亮、周瑜这三位赤壁之战的核心人物。"横槊""纶巾""年少"这些词生动勾勒出他们的英雄形象,而"扁舟苏子"则巧妙引出苏轼——当年被贬黄州时在此写下千古名篇的文人。最后"孤鸿未许英杰"一句暗含深意:真正的英雄气概往往不在表面的轰轰烈烈。
下片(后半部分)转入个人抒怀。作者以苏轼自比("副使"指苏轼的官职),用"疏狂""粗似"等词展现文人傲骨。"倦客天涯"四句道出现实感慨:人生如寄,世事无常。但结尾笔锋一转,用"红巾""清歌"的洒脱姿态,和"笑谈荣辱"的豁达胸襟,将个人情绪升华到"千秋共看明月"的永恒境界。
全词最妙处在于三重时空的交织:三国战场的热血、苏轼被贬的孤傲、当代作者的沉思,最终都融化在同一轮明月之下。这种穿越时空的共鸣,正是赤壁永恒的魅力所在。语言上既有"横槊阿瞒"这样的历史镜头,又有"怜我萧萧发"的生活细节,刚柔并济,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