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文曰緁伃妾赵既为之说载文集中矣喜极赋诗为寰中倡时丙戌上春也 其三 (丙戌)

夏后苕华刻,周王重璧台。
姒书无拓本,姬室有荒苔。
小说冤谁雪,灵踪閟忽开⑴。
更经千万寿,永不受尘埃(玉纯白不受土性)。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得到一枚珍贵的汉代白玉印章后的狂喜心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印章的珍贵性
诗中用"夏后苕华刻"(夏朝的美玉雕刻)、"周王重璧台"(周王珍藏的玉台)来形容印章材质的高贵。特别提到玉质"纯白不受土性",说明历经两千年仍洁白无瑕,凸显其稀有。

2. 历史的神秘感
作者考证印章主人是汉代赵飞燕姐妹中的"緁伃"(汉代女官名),但"姒书无拓本"(没有史料记载)、"姬室有荒苔"(历史被时间掩埋),这种历史空白反而增添了浪漫想象,就像解开了一个千年谜题。

3. 文人的痴狂
"喜极赋诗""小说冤谁雪"等句活画出作者发现文物时的激动——像个孩子般急着写文章考证、兴奋地写诗传阅好友。最后"永不受尘埃"既是写玉的物理特性,也暗喻这件文物将永远被珍藏。

全诗最动人的就是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当现代人的手指触碰两千年前的物件时,历史突然变得触手可及。作者用考古学家的严谨(考证印文)和诗人的热情(喜极赋诗),让我们感受到文物不仅是物件,更是连接古今的情感纽带。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