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得李伯承比部见寄诗有感

蓟门春草易临岐,回首风尘始自悲。
鸿雁书来明月戍,故人吟罢白云司。
曲中杨柳知相忆,别后刀环未可期。
闻道朱弦多怅望,莫将流水受人疑。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边塞收到朋友李伯承寄来的诗后,触发的思念与感慨。

开头两句说蓟门(北方边塞)春草茂盛时最容易让人想起分别,回头看看自己风尘仆仆的生活,不禁感到悲伤。这里用春草和风尘两个意象,既点明时节,又暗示漂泊的艰辛。

中间四句具体写收到朋友来信的感动:朋友从明月照耀的边关驻地寄来书信,诗中提到他在刑部(白云司)写诗思念自己。诗人觉得,就像古曲《折杨柳》写的那样,朋友一定在想念自己,但战乱年代,分别后不知何时才能重聚(刀环是古人离别时常送的纪念品)。

最后两句很深情:听说朋友弹琴时常常怅惘地远望,诗人劝他"别让流水般的琴声被人误解"。这里用"流水"既指琴声,也暗喻两人的友情像流水一样绵长,同时提醒朋友注意言行,避免被小人猜忌。

全诗通过春草、鸿雁、杨柳、刀环、琴声等日常事物,把边塞军旅的孤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乱世中需谨慎处世的感慨,写得既含蓄又动人。最打动人心的就是那种"我很想你,但我们都身不由己"的无奈,和"你要照顾好自己"的贴心叮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