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金銮子二首 其二

与尔为父子,八十有六旬。
忽然又不见,迩来三四春。
形质本非实,气聚偶成身。
恩爱元是妄,缘合暂为亲。
念兹庶有悟,聊用遣悲辛。
暂(一作惭)将理自夺,不是忘情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写给早逝女儿金銮子的,字字血泪却充满哲理。他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人生最痛的领悟。

前四句像老父亲掰着手指算日子:"和你做父女,只有短短八十六天。忽然你就消失了,如今已过去三四年。"数字的对比特别扎心,八十六天的缘分要用余生来怀念。

中间四句是白居易用佛理自我开解:人的身体本是虚幻,像水汽偶然聚成云;亲人间的爱也是因缘际会,就像临时拼桌的旅人。这种解释看似冷酷,实则是痛到极处的自我麻醉。

最后四句展现纠结的父爱:他试图用道理说服自己放下,承认"我不是无情之人,只是强迫自己看开"。这种"理智与情感"的拉锯特别真实,就像现代人失去至亲后,既知道要向前看,又忍不住在深夜痛哭。

全诗的魅力在于:它不堆砌辞藻,就像老父亲对着照片喃喃自语。把佛学思想转化成"人生如暂聚的云"这样接地气的比喻,让普通人也能理解生离死别的本质。最后那句"不是忘情人"的坦白,让所有强装坚强的父母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