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湘于迈岳麓是尊仰止先哲因怀友生丽泽兴感伐木寄言二首 其一
客行长沙道,山川郁稠缪。西探指岳麓,凌晨渡湘流。
逾冈复陟巘,吊古还寻幽。林壑有馀采,昔贤此藏修。
我来实仰止,匪伊事盘游。衡云閒晓望,洞野浮春洲。
怀我二三友,《伐木》增离忧。何当此来聚?道谊日相求。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长沙旅行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朋友的思念。
开头几句写作者清晨渡过湘江,前往岳麓山探访。他翻山越岭,既为凭吊古迹,也为寻找幽静美景。山林间景色优美,让他想到古代贤人曾在这里隐居修行。
作者强调自己此行是真心仰慕先贤,并非单纯游玩。他站在山上远眺,看到衡山的云彩和春日的原野,景色开阔怡人。
最后几句转向抒情:作者怀念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想到《诗经》中"伐木"篇(讲友谊的诗句),更添离愁。他期盼能与朋友们在此相聚,共同探讨人生理想。
全诗将写景、怀古、思友自然融合,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通过旅途所见,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又流露出对知音好友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传统文人重视道义之交的精神追求。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