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星堂前紫薇花(皇祐二年)
亭亭紫薇花,向我如有意。
高烟晚溟濛,清露晨点缀。
岂无阳春月,所得时节异。
静女不争宠,幽姿如自喜(自注:音戏。)。
将期谁顾眄,独伴我憔悴。
而我不彊饮,繁英行亦坠。
相看两寂寞,孤咏聊自慰。
高烟晚溟濛,清露晨点缀。
岂无阳春月,所得时节异。
静女不争宠,幽姿如自喜(自注:音戏。)。
将期谁顾眄,独伴我憔悴。
而我不彊饮,繁英行亦坠。
相看两寂寞,孤咏聊自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欧阳修写的一株紫薇花的独白,用拟人手法展现了花与人的精神共鸣。
开头四句像给紫薇花拍特写:挺拔的花枝像在对我示好,傍晚的雾气中显得朦胧,清晨的露珠点缀着花瓣。这里用"高烟""清露"两个清爽的意象,营造出花的高洁气质。
中间六句揭示花的品格:虽然错过了春天最热闹的花期,但紫薇花像安静的女子不争宠,独自绽放着含蓄的美。"静女""幽姿"的比喻特别传神,把花写成有风骨的大家闺秀。
后六句转入人与花的互动:紫薇花似乎在等我欣赏,而我也正孤独憔悴。诗人说自己不常饮酒赏花,等不到他来,花儿就会凋落。最后"相看两寂寞"堪称神来之笔——花与人默默相对,都在孤独中自我安慰,这种惺惺相惜的意境非常动人。
全诗妙在把常见的赏花场景写出新意:不是人在赏花,而是花在等人;不是人感叹花落,而是花与人心意相通。通过紫薇花"不争宠"的形象,欧阳修其实是在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甘于寂寞的文人风骨。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