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有怀侄元童

八月丝(一作綀)衣已怯凉,伶俜绝似沈东阳。
薄帷风动流萤入,断甃霜零(一作寒)促织忙。
病里思家怜稚子,灯前听雨忆江乡。
墓田丙舍知何所,一夜令人白发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里孤独思乡的中年人形象,读来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寂寥与思念。

前两句写秋夜的凉意。八月天气转凉,单薄的衣衫已挡不住寒意,诗人像无依无靠的沈东阳(南朝诗人,这里代指孤独文人)一样独自徘徊。这里用"伶俜"(孤单)和"怯凉"(怕冷)两个词,生动刻画出诗人的孤寂。

中间四句通过三个秋夜细节展开画面:风吹动薄窗帘,萤火虫飞进屋里;破旧的井台结着寒霜,蟋蟀在急促鸣叫。病中的诗人躺在床上,听着雨声想念家乡的孩子和江南水乡。这些日常景物在诗人笔下都染上了思念的色彩——流萤、促织、雨声都成了思乡的催化剂。

最后两句情感达到高潮。诗人想到家族墓地(丙舍)不知在何方,愁得一夜之间白发都长了。这种夸张手法(一夜白头)强烈表现出对故乡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以及找不到精神归宿的痛苦。

全诗妙在把秋夜的凉意、虫鸣、雨声这些寻常事物,与游子的孤独完美融合,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在灯下听雨思乡的身影。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中那种无法归乡的惆怅,和中年人对家人绵长的牵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