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山行不觉长,但觉穷阴促。
暝色窈然深,月影纷相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山中夜行的体验,短短四句却传递出微妙的心理变化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山行不觉长,但觉穷阴促"写行走时的主观感受:走在山路上不觉得路途漫长,反而感觉阴暗的山影在催促着自己。这里的"穷阴"可以理解为浓密的山影,诗人用"促"这个字巧妙地把静止的阴影写活了,好像阴影在推着人往前走。

后两句"暝色窈然深,月影纷相续"转向对夜色的观察:暮色像柔软的帷幕般层层加深,月光下的树影交错连绵。诗人用"窈然"形容暮色,既写出幽深之感,又带着几分神秘;而"纷相续"三字则让月光下的影子活了起来,像是有生命般接连不断地展现。

全诗最妙的是把一次普通的山行写出了流动的韵律感:先是人在山影中行走的紧迫,然后是月光与暮色交替的静谧,形成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不觉""但觉"这样的词语,让读者能感受到他沉浸在山景中的专注状态,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比直白的抒情更有感染力。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