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清晨的闲适画面,通过自然景物和人文建筑的对比,传递出超脱时光的悠然心境。
开篇用"鹤翻风树"的动感画面拉开序幕,狂风中的鹤与摇晃的树木,暗示着秋日的狂放不羁。诗人把自己比作"任翻"(一位隐士),在竹房中静观外界喧嚣,形成动与静的巧妙对比。
中间两联展现雨后清晨的细腻观察:石头底下残留的湿润云气,竹叶间未干的雨滴凉意,这些细微处见出诗人敏锐的感知。荒草丛生的古亭与钟鼓楼上的夕阳,则构成古今交融的时空画卷,暗示繁华终将归于平淡。
结尾点明主旨:在这远离尘嚣的"丹丘"(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完全沉浸在当下,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今昨两相忘"的意境,正是现代人向往的"心流"状态——全然投入当下而忘却时间的存在。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寻常秋景勾勒出不寻常的生活态度,教会我们在浮躁世界中,如何通过观察细微自然、品味历史痕迹,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种"慢生活"的智慧,对当今快节奏社会中的我们尤其珍贵。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