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八首 其三

失计辞乡土,论文乐友朋。
为应蓬自直,聊比木从绳。
挥麈清风聚,开樽皎月澄。
回思年少日,流浪太无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离开家乡后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前两句"失计辞乡土,论文乐友朋"直白地说:离开家乡可能是个错误决定,但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谈文论道让人快乐。这里用"失计"(失策)这个词,透露出对离乡的后悔。

中间四句用比喻来说理:"蓬自直"是说野草天生就是直的,"木从绳"指木头要按墨线来加工,意思是人既要保持本性(像野草一样自然),也要接受规矩(像木头需要加工)。"挥麈"(挥动拂尘)和"开樽"(打开酒壶)的描写,展现了一群文人月下清谈、饮酒作乐的雅致场景。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回想年轻时的漂泊生活,感觉那时候真是没有着落啊!"太无凭"三个字特别打动人,把那种无依无靠的感觉说得明明白白。

整首诗就像在聊天:先说说离乡的后悔,再聊聊和朋友相处的快乐,然后讲点人生道理,最后感叹年轻时的漂泊。这种真实自然的表达,让今天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人和我们相似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波动。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