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做梦来比喻人生的虚幻与真实,探讨了"空"与"不空"的哲学思考。
开头四句像在玩脑筋急转弯:如果说梦是虚幻的,醒来后就不该记得;但如果说梦是真实的,梦里的事就该真的存在。这其实是在说,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可能就像做梦一样,既不能说完全虚假,也不能说绝对真实。
中间两句"燔烧阳自招,沈溺阴自致"用阴阳作比喻:就像玩火会自焚(阳),沉溺欲望会自食恶果(阴)。这里把人生困境比作自己招来的噩梦。
最后两句最妙:你以为被噩梦吓醒很痛苦,但换个角度看,能醒来不正说明你其实睡得很安稳吗?这就像在说,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反而证明你还"活着",还在经历人生的真实。
全诗用做梦这个日常体验,把深奥的佛家"空性"思想说得特别接地气。它告诉我们:别太纠结真假对错,既不要被困难吓倒,也别把顺境太当真,保持平和心态最重要。就像做噩梦时知道总会醒来,生活中的难关也会过去。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