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海虞陆生写赐服像

胪传春殿偶前行,赐服深惭出上方。
岂为形神劳绘事,故凭粉墨著恩光。
诗中曹氏今为庶,壁上吴生远擅场。
归到山林还有托,幅巾偏称鬓毛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感谢朋友陆生为他画了一幅穿着皇帝赐服的肖像画。全诗通过谦逊自嘲的笔调,表达了受宠若惊的复杂心情。

前四句写受宠若惊:诗人说自己只是偶然在殿试中名列前茅("胪传春殿"指科举发榜),没想到竟获得皇帝赐服。面对陆生为他画的赐服像,他既感到荣耀又觉得惭愧,觉得自己的形象配不上这样的恩宠。"深惭出上方"是说这荣耀来自高高在上的皇帝,自己受之有愧。

中间四句谈绘画与人生:诗人说陆生画这幅画不只是为了描摹他的外貌("形神"),更是要用画笔记录这份皇恩。这里用"曹氏"(可能指曹操家族)和"吴生"(唐代画圣吴道子)两个典故,暗示自己现在虽然身份普通,但画家的技艺却堪比名家。

最后两句回归现实:诗人说回到山林隐居后,这幅画将成为精神寄托。画中自己戴着文人头巾("幅巾")、鬓发斑白的形象,反而比穿着官服更符合他隐士的身份。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官场荣耀的淡泊,更向往闲适的隐居生活。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赐服像"这个具体物件,巧妙串联起皇恩、绘画艺术和人生选择
2. 通过"衣冠"与"幅巾"的对比,展现知识分子在仕与隐之间的微妙心态
3. 谦逊中带着自傲,表面说"不配",实则暗含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