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请自赞 其一

冷泉亭放闸,换尽时人眼睛。
见山堂看云,甚处讨他巴鼻。
认得完全,是则未是。
手中黑竹篦,不能打得你。
胡乱三十年,全无巴鼻。
叨居六七刹,无补宗教。
翻著梵志袜,疑之者多。
倒用司农印,识之者少。
出岭既不能跂步玄沙,入岭又何敢追踪雪老。
上人担头不堪泊蝇,也能带得。
老僧去那逢人展,似即不无。
若谓起杨岐正宗,疏东涧正派,且莫谤渠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禅师的自嘲之作,用幽默直白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修行经历和感悟。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用两个比喻说禅法高深:"冷泉亭放闸"形容禅法像突然开闸的泉水,让人眼前一亮;"见山堂看云"说禅机像飘忽的云,让人摸不着头脑。禅师自谦说虽然自己看似懂得佛法(认得完全),但实际上还没真正悟透(是则未是)。

中间部分用生活化的比喻自嘲修行成果:手里拿着教鞭(黑竹篦)却教不好弟子;修行三十年还是找不到门道(无巴鼻);住持过多个寺庙(六七刹),但对禅宗发展没什么贡献。特别用了两个有趣的反常现象:"反穿袜子"和"倒用官印",说自己的修行方式与众不同,能理解的人很少。

最后用对比手法表达处境:既不能像玄沙师备禅师那样超脱,也不敢自比雪峰义存禅师这样的大德。结尾更是幽默:说自己像挑着担子的行脚僧,担子上连苍蝇都停不住(暗指没什么真本事)。虽然逢人也会展示禅法(逢人展),但要说自己是正统传人(杨岐正宗),那可别冤枉他了。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放闸""看云"等日常景象比喻玄妙的禅理
2. 自比"反穿袜子""倒用官印"的荒唐行为,展现禅宗"反常合道"的特点
3. 通过"担头泊蝇"这种接地气的自嘲,消解了宗教的严肃性
4. 结尾的"别冤枉我"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别给我戴高帽",充满幽默感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修行者不摆架子,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用生活化的语言说深奥的佛理,这正是禅宗"平常心是道"的生动体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