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景说赠安象祖

千仞岗头孤凤飞,翰林万族惊且啼。
桐江得树一栖息,足以慰我饥渴思。
飘然径度烂柯去,再仪天陛来何时。
子今追逐一何远,所期不负平生知。
独惭托我非所任,泌水洋洋能疗饥。
夜光明月要人识,而我何知和与隋。
端人择友必有取,定交从此夫何疑。
长安绿槐十二街,五都游客争奔驰。
咄哉掉臂不肯住,来同圣路乘坚肥。
嗟余旧学荒已久,安能扣缶探玄机。
世事举目已可知,淹留此土终何为。
苕溪一曲搅归梦,与子共赋临流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诗的开头用“千仞岗头孤凤飞”来形容友人的卓越和孤独,像一只高飞的凤凰,让其他人都感到惊讶。友人离开后,诗人感到寂寞和渴望,仿佛在桐江找到一棵树栖息,才能稍微安慰自己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诗人感叹友人飘然离去,像传说中的烂柯山神仙一样,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友人追求理想,走得很远,但诗人相信他一定会不负众望,实现自己的抱负。诗人自谦,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友人的托付,只能用洋洋的泌水来疗愈内心的饥渴。

诗中提到“夜光明月要人识”,意味着美好的事物需要被发现,而诗人自嘲,无法辨别美玉和普通的石头。诗人认为,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选择,既然已经定交,就不应怀疑。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五都的游客们忙碌奔波,但友人却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走上了自己的道路。诗人感叹自己学问荒废,无法参透玄机,而世事已经一目了然,留在这片土地上也没有意义。

最后,诗人想象在苕溪边与友人一起赋诗的场景,表达了归乡的愿望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词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友情的深厚情谊。

高斯得

宋邛州蒲江人,字不妄。高稼子。理宗绍定二年进士。李心传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阅,分修光、宁二帝纪。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为外官。淳祐六年复以论史嵩之事被排出外。历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为宰相丁大全之党诬劾,夺职降官,大全罢,事始得白。恭帝德祐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为宰相留梦炎乘间罢去。有《诗肤说》、《耻堂文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