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讲易毕奉柬诸君
在昔尼父圣,韦编尚三绝。
况于章句儒,未晓八卦列。
相看五十馀,行事无一达。
坐见悔吝丛,举足防磋跌。
日昃乃研思,犹幸非大耋。
微言讵可寻,斯理庶不灭。
寡过殊未能,岂厌丁宁说。
是时秋雨开,凉风起天末。
蟋蟀吟堂阶,疏林延夕月。
草木得坚成,吾人珍晚节。
亮哉岁寒心,不变霜与雪。
忧患自古然,守之俟来哲。
况于章句儒,未晓八卦列。
相看五十馀,行事无一达。
坐见悔吝丛,举足防磋跌。
日昃乃研思,犹幸非大耋。
微言讵可寻,斯理庶不灭。
寡过殊未能,岂厌丁宁说。
是时秋雨开,凉风起天末。
蟋蟀吟堂阶,疏林延夕月。
草木得坚成,吾人珍晚节。
亮哉岁寒心,不变霜与雪。
忧患自古然,守之俟来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讲述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在晚年依然勤奋学习的故事,表达了无论年龄多大,都应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思想。
首先,诗人提到了孔子(尼父),孔子是古代圣贤,他尚且对《易经》(“韦编三绝”指的是《易经》)反复研读,更何况普通人呢?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说明,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即使是普通人,也应该努力去理解那些深奥的知识,比如八卦的原理。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年过五十,虽然经历了许多事情,但依然没有完全领悟人生的真谛。他常常感到困惑,行动时也要小心翼翼,生怕犯错。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在黄昏时分思考,庆幸自己还没有到老得无法学习的地步。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学习的执着和对生命的珍惜。
然后,诗人提到了一些微妙的道理,虽然难以捉摸,但它们是不会消失的。他希望自己能够少犯错误,但并不厌倦别人不断地提醒他。这种谦虚和自省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我提升的渴望。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雨过后、凉风习习的景象,蟋蟀在台阶上鸣叫,月光透过稀疏的树林洒下来。这些自然景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坚韧。诗人认为,就像草木在秋天变得更加坚硬一样,人也应该在晚年保持坚定的品格,珍惜晚年的时光。
最后,诗人提到了一种坚贞不渝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像岁寒中的松柏一样,不畏霜雪。他意识到,自古以来,人们都会遇到忧患,但重要的是要坚守自己的信念,等待后人来继承和发扬。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无论在什么年龄,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坚守自己的信念,珍惜时间,不断提升自我。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着读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