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兄弟分别时的复杂心情,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深厚的感情。
前四句直白地表达了时间带来的情感变化:过去相聚的欢乐还停留在记忆里,如今却只能叹息。这种离愁本来已经够让人烦忧了,偏偏又遇上万物萧瑟的秋天("悲端"指秋季),更添伤感。
后四句用声音营造出凄凉的氛围:北边山涧的泉水声、南边山峦的猿猴哀鸣,这些自然声响都像在呼应人的愁绪。"戚戚"和"凄凄"两个叠词,让人感受到离别时揪心的痛苦和长久思念的累积。
全诗妙在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完全融合——秋泉、哀猿不只是背景,它们就是主人公内心苦闷的外化。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让无形的离愁变得可听可见,普通读者也能通过这些具体意象,真切体会到亲人分别时那种说不出的难受。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