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龙泉山(京师作)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龙泉山生活的怀念,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奔波生活的无奈。

开头两句“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直接点出作者对龙泉寺的喜爱,喜欢那里的僧人自由随性的生活态度。“疏野”就是不受拘束、自然率真的意思。

接下来两句“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用简单的生活画面,描绘出山中的悠闲——整天坐在井边发呆,累了就躺在松树下休息。这种无拘无束的日子,和后面忙碌的世俗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是转折,说离开龙泉山后,自己一直在外奔波,三年间忙于世俗事务。“走车马”指代忙碌的官场或世俗生活。

最后两句“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是作者的自嘲和感慨:山中的泉水日夜自由流淌,保持清澈,而自己却在外奔波,无法像泉水那样保持本真,因此感到惭愧。

精髓和魅力:
1. 对比手法——山中的悠闲 vs 世俗的忙碌,突出对自由生活的怀念。
2. 自然意象——井栏、松树、山云、清泉,营造出宁静淡泊的意境。
3. 情感真挚——没有华丽辞藻,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容易引起共鸣。

整首诗像一篇小日记,记录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美。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