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待弼侄不至

维舟喜相见,解缆复相违。
江阔春潮满,云深夕月稀。
无眠成脉脉,延伫但依依。
寂寞蓬窗下,挑灯坐揽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长辈在船上等待侄子却迟迟不见的复杂心情,通过夜晚江景的描写传递出孤独与期盼交织的情感。

开篇"维舟喜相见,解缆复相违"用对比手法,先写系船时期待相见的欢喜,紧接着就写解缆启程时的分离,这种瞬间的情绪转折暗示着人生聚散无常。就像我们现代人约好见面却临时被放鸽子,那种期待落空的感受。

中间四句用江景烘托心境:"江阔春潮满"写宽阔江面涨满春潮,暗喻心中思念之情的汹涌;"云深夕月稀"写厚云遮月的朦胧夜景,就像等待时越来越渺茫的希望。后两句直接写等待状态:"无眠成脉脉"是辗转反侧的样子,"延伫但依依"是伸长脖子张望的姿势,这两个动作描写特别生动,就像现在人在车站不停看时间、反复张望出口的模样。

结尾最打动人心:在寂寞的船篷下,老人"挑灯坐揽衣"的细节特别传神。挑灯说明夜已深,揽衣(整理衣衫)这个无意识的小动作,既可能是因夜凉添衣,更透露出坐立不安的焦灼。就像现在老人等孩子回家时,总会不自觉整理沙发垫子或反复查看手机,这些细微动作背后都是深沉的爱与牵挂。

全诗妙在没有直接说"我想你""我难过",而是通过系船、看潮、望月、挑灯这些具体场景,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份越来越浓的失落感。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白抒情更有味道,也更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