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几个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首先,“猿啼不窥窗”描绘了猿猴在窗外啼叫,但它并没有试图窥探屋内的情况。这象征着一种自然的状态,猿猴并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保持着本真的自我。
接着,“牛驯常露地”描述了牛在田野中悠然自得地吃草,它被驯服了,但并不被束缚,依然能在大自然中自由活动。这表现了牛在驯服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天性。
然后,“伏虎与降龙”提到了两种强大的动物——虎和龙,它们通常象征着难以驯服的力量。然而,诗中指出,无论是伏虎还是降龙,其背后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最后,“此理元无二”总结了前面的内容,指出这些现象背后的道理是相通的。无论是猿猴、牛,还是虎和龙,它们都遵循着自然的法则,保持着自己的本性和状态。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保持本真的生活哲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真,顺应自然的法则,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这种生活哲学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方凤
(1240—1321)宋元间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号岩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