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院

兴随白鸟汀洲立,步入青林台殿出。
湖脉来通方士泉,山颜分入幽人室。
自苦扁舟每访寻,何年空谷无遗逸。
一夜霜风穿客衣,二十六房皆采橘。

现代解析

《水月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的开头,“兴随白鸟汀洲立,步入青林台殿出”,写诗人心情愉快,像白鸟一样在汀洲上自由自在地飞翔,随后走进郁郁葱葱的树林,发现了一座台殿。这里的“白鸟”象征着自由与纯净,“青林”则代表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接下来,“湖脉来通方士泉,山颜分入幽人室”,诗人描绘了湖泊的脉络与方士的泉水相连,山脉的景色则进入隐居者的居室。这两句诗通过“湖脉”和“山颜”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自苦扁舟每访寻,何年空谷无遗逸”,诗人感叹自己常常乘着小船四处寻访,但何时才能找到一个真正的空谷,远离尘世的纷扰呢?这里的“扁舟”象征着诗人漂泊的生活,“空谷”则代表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最后,“一夜霜风穿客衣,二十六房皆采橘”,写诗人在寒冷的夜晚,霜风穿透了他的衣服,但在这样的环境中,二十六房的人家都在采摘橘子。这里的“霜风”象征着生活的艰辛,“采橘”则代表了人们在艰难中依然保持乐观与勤劳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陈舜俞

(?—1072)宋湖州乌程人,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嘉祐四年复举制科第一。官著作佐郎。神宗熙宁三年,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反对“青苗法”,疏谓其法乃“别为一赋以敝海内,非王道之举”,责监南康军盐酒税。有《都官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