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当下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古代高洁之士的向往。
前四句写东汉隐士的风骨:东汉有很多超脱世俗的隐士,他们隐居山林却胸怀美玉般的品德。就像法真这样的高人,连三公这样的高官都不屑去做,宁可隐姓埋名。这里用"怀璧"比喻人拥有珍贵品德,"逃名"指主动避开名利。
中间两句用生动的比喻说理:想捉蝉就要举着火把(因为蝉趋光),想招揽贤才就要修养德行。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招贤纳士的根本在于执政者的品德修养。
最后两句转向现实:如今这样的为政之道哪里还能见到?像古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又到哪里去找呢?通过古今对比,流露出对当下世风日下、贤才难觅的深深失望。
全诗语言朴实但内涵深刻,用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日常比喻,批评了当时社会重名利轻道德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清廉高洁品格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