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师出示所送李大著诗

病中三复舍人篇,可但才工与调妍。
心在雩坛沂水上,思通归鸟岫云边。
自将铁石为傅授,不与风骚较袭沿。
听者座中谁最喜,丹邱道士舞如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病中反复阅读朋友宋师送来的李大著的诗作后,有感而发写下的。全诗通过几个层次展现了诗歌的魅力与精神追求。

首联写作者在病中多次品读李大著的诗,发现这些诗不只是文采华丽、音律优美这么简单。这里的"病中三复"既表现了作者对诗歌的痴迷,也暗示好诗能给人精神慰藉。

颔联用两个典故形容诗歌的境界:一是孔子向往的"雩坛沂水"(师生融洽、自由讨论的理想场景),二是陶渊明笔下"归鸟岫云"(自然恬淡的意境)。说明好诗既能引发思想共鸣,又能让人神游自然。

颈联强调真正的诗歌应该像铁石般坚实有骨气(指思想内容),而不是一味模仿前人风格。这里用"铁石为傅授"的比喻很新颖,反对当时诗坛跟风模仿的风气。

尾联写得最生动:当读到精彩处,最兴奋的居然是那位"丹邱道士"(可能指一位狂放不羁的朋友),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个画面既幽默又深刻,说明真正的好诗能引发最本真的情感共鸣,超越文人雅士的拘谨。

全诗通过"读诗-悟诗-论诗-赏诗"的脉络,展现了诗歌超越形式技巧的精神力量。最妙的是结尾那个狂舞的道士形象,把抽象的诗歌感染力表现得活灵活现,让人看到好诗能让人返璞归真,释放天性。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