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明府入奏

西北夏云列,飞盖亦相望。
供帐被城隅,父老皆扶将。
天子秉百度,作新大明堂。
榱桷曼且硕,抡才自南乡。
山河俯壮丽,肃穆垂衣裳。
是时薰风至,五月开未央。
既奏解愠曲,或和斯干章。
圣颜慰饥渴,帝心简四方。
冢宰上绩书,召见伏明光。
用等课高第,视事称维良。
小臣奉威灵,不得施其长。
谁谓一邑轻,治行乃无疆。
愿言备侍从,珥笔述陶唐。
策勋谅有期,遗爱匪可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地方官员(李明府)被召入京述职的场景,展现了官民情深、治国理政的和谐画面。

开头用"西北夏云"营造出庄重氛围,百姓们自发在城边搭帐篷送行,扶着老人相送,体现李明府深得民心。接着笔锋转向朝廷——皇帝正在改革制度,修建象征国家权威的明堂,而李明府这样从南方选拔的优秀人才,正是国家需要的栋梁。

中间部分用"薰风至"暗示五月的美好时节,将李明府的政绩比作能消除烦忧的乐曲,说他用实干精神缓解了皇帝的忧思。通过"圣颜慰饥渴"这样生动的比喻,说明他的汇报让皇帝满意,就像久旱逢甘霖。

后段写考核官员的场景:宰相呈上李明府的功绩簿,他在朝堂从容应对,展现出优秀官员的风范。虽然诗人自谦只是小臣,但强调地方治理同样重要,暗含"基层也能出政绩"的深意。

结尾升华主题:希望李明府能留在皇帝身边记录盛世,相信他的功勋终会被铭记。最后"遗爱匪可忘"画龙点睛,说这样的好官留给百姓的爱戴永远不会被遗忘。

全诗巧妙融合三个视角:百姓的爱戴、同僚的敬佩、皇帝的赏识,用明堂、薰风等意象烘托治世气象,把一次常规的官员述职写得既有烟火气又有庙堂高度,传递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的为政理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