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燕子为主题,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燕子的生命力与自由精神。
首联"一避吴宫火,千年楚屋春"用历史典故开篇:传说吴宫失火时,燕子最先察觉而逃离;而楚地的屋檐下,燕子年年归来带来春意。这里既表现了燕子的灵性,又暗示它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中间两联用动态描写展现燕子的生活:它们在风雨中矫健飞翔("翅迎风雨健"),鸣叫声常传入人家("声入户庭频");掠过水面飞过长滩("掠水过长渚"),叼着虫子落在积尘的屋檐("衔虫落覆尘")。这些画面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燕子忙碌的身影。
尾联"休将汉皇后,故故比轻身"最有趣:诗人说不要把燕子比作汉代能歌善舞的赵飞燕(以体态轻盈著称)。这是反用典故,强调燕子本身的灵动是天性使然,不需要借助历史美人的比喻。这种写法既新颖又突出了燕子独立自在的特质。
全诗通过燕子自然的生存状态,暗含了对自由生命的赞美。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用白描手法让燕子自己"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打动人心。普通读者能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常见的燕子,原来承载着这么多文化意趣和生命哲理。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